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象雷达 气象雷达
中央一台天气预报1930天气预报_中央电视台19:30天气预报
tamoadmin 2024-12-01 人已围观
简介1.上海近十日的天气气候如何2.求NHK小合唱团的资料3.一年级课外常识知识大全集4.世界伟明 举例1、塑料塑料始于1909年美国人L·贝克兰发明的酚醛塑料的制作方法。在得知塑料的发明之后,全世界最开心的莫过于大象了。几百年来,从小刀的把手到台球,一切都以象牙为标准原料。19世纪80年代,象牙供应的逐步减少与台球运动的兴起就曾引发了一场危机。美国最大的台球生产商费兰与考兰德公司迫不及待地悬赏价值1
1.上海近十日的天气气候如何
2.求NHK小合唱团的资料
3.一年级课外常识知识大全集
4.世界伟明 举例
1、塑料
塑料始于1909年美国人L·贝克兰发明的酚醛塑料的制作方法。在得知塑料的发明之后,全世界最开心的莫过于大象了。几百年来,从小刀的把手到台球,一切都以象牙为标准原料。
19世纪80年代,象牙供应的逐步减少与台球运动的兴起就曾引发了一场危机。美国最大的台球生产商费兰与考兰德公司迫不及待地悬赏价值1万美元的黄金———这是一笔很可观的奖赏———招募任何能够提供代替象牙的合成品的“发明天才”。
一直到1907年,利奥·贝克兰,一位曾因发明了用于拍摄快速运动照片的相纸而获丰厚利润的比利时籍发明家,无意中发明了苯酚和甲醛的化合物。这种首创的纯合成塑料———酚醛塑料,具有防热、防电和防腐蚀的功能。
它不仅使台球游戏获益,塑料的一大好处在于其用途的多面性,从电话机到马桶,从烟灰缸到飞机零件,一切东西都用得上塑料。
2、
电视机的发明者是英国的电子工程师约翰·贝尔德,1923年他为自己发明的能产生8线图像的装置申请了专利。1930年底卖出了第一台电视机。
1932年,英国广播公司播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规范的电视节目。从此,人类开始步入了电视时代。今天,人们利用卫星等途径,将电视信号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电视当今世界上人均拥有量极高的电视(平均每10人拥有一部)始于1927年,始于美国人之手。
3、青霉素
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能高效治疗细菌染且副作用小的药物。当时若某人患了肺结核,那么就意味着此人不久就会离开人世。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探索,然而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却源自一个意外发现。?
近代,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亚历山大·弗莱明由于一次的过失而发现了青霉素。
到了1943年,制药公司已经发现了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方法。当时英国和美国正在和纳粹德国交战。这种新的药物对控制伤口感染非常有效。
4、核武器
为了打败轴心国法西斯,美国最高当局决定启动旨在研制原子武器的“曼哈顿工程”。年底,作为“曼哈顿工程”的一部分,第一个核反应堆在芝加哥大学一个体育设施下面建成并开始运行。
1945年的7月16日,一团蘑菇云从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原子能研究中心腾空而起,世界上第一颗爆炸成功。是年的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将两颗取名为“胖子”和“小男孩”的投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
日本天皇随后宣布无条件投降,似乎为赢得二战的胜利立了大功,但是人类从此便生活在可怕的原子武器的阴影中。
5、计算机
计算机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基础,但它是因战争而诞生的。1943年,为破译德国的密码,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设计了第一台名为“巨人”电动机械式计算机,虽然这仅仅是一台用于解码的想计算机,但却开创了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先河,从此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1947年,晶体管计算机问世;1959年,集成电路计算机诞生;10年,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产生;从80年代开始,新一代微型计算机异军突起。在此基础上,人类迎来了网络新时代。
百度百科——20世纪发明
上海近十日的天气气候如何
第一部《恐怖游轮》
单亲母亲杰西(梅利莎·乔治 饰)和一帮朋友乘游艇出海游玩,但她总有一种有不好的事情发生的感觉。不久,他们便在海上遭遇一场强烈的风暴。游艇翻船,众人落海,几经挣扎他们好不容易爬到游艇残骸上来。正当他们无计可施之时,一艘巨大的游轮向众人缓缓驶来。众人欣喜过望,未加思索便登上这艘名为“艾俄洛斯”的游轮,结果发现这竟是一艘1930年便告失踪的神秘之船,而船上更是空无一人。随处可见的鲜血、神秘的指示以及突如其来的凶杀,将这群男女带入万劫不复的恐怖轮回之中。
第二部《黑桐频率》
约翰的父亲弗兰克(丹尼斯?奎德 Dennis Quaid 饰)死于30年前一次救火行动中。一次,翻看父亲的遗物时,约翰(詹姆斯?卡维泽 James Ciezel 饰)发现了30年前父亲使用过的一台老式无线电。在随手翻拨频段的时候,他竟然和一名年轻叫弗兰克的男子搭上了线。经过整夜长谈,约翰确定时空发生了错乱,这个弗兰克正是自己30年前的父亲。约翰兴奋异常,顺利帮助父亲躲过了30年前的那场灾难。当他一觉醒来,惊讶地发现了相框中白发苍苍的父亲,他知道自己成功了。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历史一切都改写。约翰的拯救了父亲,而他的母亲却死于了多年前的一起连环案。当约翰通过无线电再次联系30年前的父亲,意图让父亲阻止母亲被杀时,父亲却又意外成了嫌疑犯!
第三部《蝴蝶效应》
伊万(艾什顿·库奇 Ashton Kutcher 饰)曾经有一个糟糕的童年,因为他行为闯下了大祸,令他童年充满不堪回忆的往事。而事实上,他确实只是依稀记得一点可怕的情景,这些情景一直纠缠着他的正常生活。伊万接受心理学家建议,把琐碎生活记在记事本里,却偶然发现通过记事本回到过去。这时他才清楚记起,童年时候的自己做了那么多的错事。他幻想着用现在的意识,潜入童年的身体,去弥补种种过失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尤其是希望与当年暗恋的凯西最终走回一起。然而他一次次的跨越时空的更改,只能越来越招致现实世界的不可救药。一切就像蝴蝶效应般,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四部《超时空罪恶》
中年男子海克特(Karra Elejalde 饰)和妻子克莱拉(Candela Fernández 饰)搬到郊外一幢别墅居住,他用望远镜观察四周的景物,却意外看到一个正脱去衣衫的妙龄女子。海克特心感疑惑,决定前往女子出现的灌木丛中查看一番,结果遭到一个手持尖刀、全身缠满绷带的男子的追杀。海克特仓皇之中逃入一所空旷的实验室内,并在其中的大水槽内躲了起来。次日,当海克尔回到家时,却看到另一个自己正和妻子搬家具,他不知不觉穿越时空来到了一天前。原来水槽是一个时空机器,海克特的命运无意间发生了改变。
第五部《12只猴子》
公元2035年,人类被12只猴子军研制的一种侵袭,大部分人类都在这场灾难中死亡,只有少数人侥幸逃生,但也只能在阴暗的地下,苟且偷生。科学家们决定派人穿越时光回到1996年追查12只猴子军的来历。囚徒詹姆斯·科尔(布鲁斯·威利斯 Bruce Willis 饰)被 挑选为志愿者。阴差阳错,科尔回到了1990年,当他向当时的人们描述未来的那场大灾难时,被当作捉了起来并被医生凯瑟琳·雪莉(玛德琳·斯通 Madeleine Stowe 饰)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科尔在病友杰弗里·戈因斯帮助下逃脱,回到了未来。因为没查清12只猴子军的来历,科尔再次被派回了1996年。科尔这次发现了12只猴子军的起源地在费城,他找到了医生凯瑟琳,二人一起展开了追查12只猴子军的冒险之旅!
第六部《土拨鼠之日》
菲尔(Bill Murray饰)是个气象播报员,每天除了在摄像机前给观众做风趣幽默的天气预报外,每年的2月2日他还要前往一个名为普苏塔尼的边境小镇,报导当地的土拨鼠日庆典。事实上,菲尔对这一节日相当嗤之以鼻并开始对工作感到厌倦,当他例行公事完成今年的报导后,便急不可待地想重返家园,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耽搁了。第2天醒来后,菲尔意外地发现时间仍然停留在前一天土拨鼠日,昨日的一切重新上演。惊讶、不信、刺激、狂喜、烦闷、焦虑、不安、绝望、倦怠等各种情绪轮流侵占菲尔的感官领域,可无论他如何选择度过这一天,他都始终无法再前进一步,开始了他重复的人生。
第七部《罗拉快跑》
罗拉(弗兰卡?波滕特 饰)和曼尼(莫里兹?克雷多 饰)是一对年轻的恋人,其中曼尼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小混混,而罗拉则是相信“天大的事情有爱情顶着”的爱情至上主义者。一天,曼尼为老大完成一项钻石交易,带着装有10万马克的钱袋等候罗拉的接应,然而罗拉的自行车被人抢走,耽误了约定的接应时间,曼尼只好乘地铁回去。在地铁车厢里,曼尼扶起身边的乞丐,同时,看见两名警察向他走来。慌乱中,曼尼下了车,竟然把钱袋忘在了车厢里。显然,钱袋被乞丐拿走了。此时距离曼尼和老大约定见面交钱的时间只剩下20分钟,如果20分钟之内筹集不到10万马克,曼尼就会被老大杀死。走投无路的曼尼打电话向罗拉求救,如果罗拉20分钟之内不能赶到,曼尼只能铤而走险抢劫电话亭对面的超市。考验罗拉爱情的时候到了,为了在20分钟内筹到10万马克,救出曼尼,她狂奔在向银行家父亲求助的路上。
第八部《环形使者》
未来,2044年。时间旅行从被发明的一开始就属于非法,只有当黑帮组织想清理某个特定对象、又不愿意在此世界留下任何痕迹时,才会出动“环形使者”。他们专门负责处决那些被时间传送回彼世界的目标。之所以称为“环形使者”,因为他们最终必须杀死未来的自己——这样才不会给未来主顾留下任何的麻烦。这个过程被称为“封环”。杀手乔(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Joseph Gordon-Levitt 饰)是最年轻的环形使者,弹无虚发,然而当他想处决来自未来的自己(布鲁斯·威利斯 Bruce Willis 饰)时,却遭到激烈反抗而失手。老年乔希望杀死未来封环中的关键人物——唤雨师,从而改变妻子(许晴 饰)的命运;青年乔在追杀过程中遇到了农场单亲妈妈莎拉(艾米莉·布朗特 Emily Blunt 饰),意外的成为了一对母子的保护人。两个版本的乔在这场改变未来(和现在)的豪赌中各出奇谋,上演了自我的巅峰对决。
第九部《源代码》
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的美国空军飞行员科特史蒂文斯上尉(杰克·吉伦哈尔 Jake Gyllenhaal 饰)突然惊醒,发现自己在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上,而他的身边坐着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子克里斯蒂安(米歇尔·莫娜汉 Michelle Monaghan 饰)正在与自己讲话。科尔不知自己为什么会在这辆车上,而且他发现自己居然是以另一个人的身份存在,正当他迷惑不解的时候,列车上忽然发生爆炸。科特又一次惊醒,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密闭的太空仓里,有一位女军官古德温(维拉·法米加 Vera Farmiga 饰)正在通过和自己对话,并要求自己报告列车上发生的事情。一头雾水的科特还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时,他又一次被送上那辆列车。这次之后,科特终于明白自己在执行一件任务,负责调察芝加哥火车爆炸案找到恐怖份子并查出他的下一个目标。科特被一次又一次的送上那辆高速列车,每次只有八分钟的时间调察,调察过程中,科特发现自己已在一周前去世,原来他正在参与是一项“脑波原代码”的秘密任务,这项任务通过已经死亡的科特尚未完全死亡的脑细胞影像来还原,调查事情的真相。最终,科特顺利完成了任务,但是他却决定再一次返回列车,拯救列车上那些无辜的生命。
第十部《明日边缘》
未来世界陷入外星人入侵的恐慌中,军事演说家凯奇少校(汤姆·克鲁斯 Tom Cruise 饰)畏惧上战场,他从没想过将军(布莱丹·格里森 Brendan Gleeson 饰)会让他去指挥即将开始的“诺曼底战役”,拒绝接受命令之后将军居然恶整了他,那就是把他当做逃兵扔进了军 营中。凯奇被归入了J小队中进行战斗,战役的第一天就惨死在战场,没想到这一死让他拥有了时空循环的能力,而唯一相信他的人就是被称为“全金属战士”的丽塔·沃拉塔斯基(艾米莉·布朗特 Emily Blunt 饰)。二人开始了时空循环作战,在训练凯奇的同时他们发现了控制时间的奥秘,这与外星人“主脑”欧米茄有关,但是唯一能取得胜利的方法就是让凯奇不断死去、不断重启时间。在不断重复登陆那天的战斗的同时,凯奇越来越不想失去丽塔。
求NHK小合唱团的资料
近十天很难说的准的,温度正在缓慢上升中,只要不是阴雨天,就不会感到冷,基本上一件外套加上薄的羊毛衫就可以了
以下是上海气象台发布的清明期天气展望
上海市天气预报
降水:4日~5日前期受高空低槽影响,本市阴到多云,有时有阵雨;5日夜里到6日前期,本市阴有中雨;受冷空气影响,6日后期转为多云。
气温:4~5日气温平稳,维持在12~17℃,6日受冷空气影响,气温明显下降,最高气温下跌至8~10℃。
大风:4~5日受低压槽发展影响,本市东南风4~6级,长江口区阵风6~7级;6日风力较大,将出现5~7级偏北大风,长江口区6~8级,洋山港区和上海市沿海海面阵风可达9级。另外,华东沿海海面有8~10级大风。
本市具体预报如下:
4月4日:阴到多云,有时有小雨,气温12~17℃。
4月5日:阴到多云有时有阵雨,夜里转中雨,气温13~17℃。
4月6日:阴有小雨,下午转多云,气温7~10℃。
一年级课外常识知识大全集
即日本放送协会,又称日本广播协会,简称“NHK”,源自日语Nippon Hōsō Kyōkai的缩写。战前的英文全称是“The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of Japan”。
NHK是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也是日本唯一的公共广播电视台,1925年创办开播,1935年6月1日开始以“日本广播电台”的名义对国外播音。以东京广播电台为中心,合并大阪、名古屋电台联合组成。NHK在日本全国设有54个广播电视台,在世界各地设有34个总局和分局使用20多种语言,每天累计播音37个小时。1953年创办电视台,一个频道播送综合节目,有新闻,教育,文化,,体育等内容,每天播出18个小时;另一个频道播送教育节目,每天播出10小时左右。
NHK在世界上有着规模最大的广播电视系统,与世界47个国家和地区、79家电视台和新闻机构有合作关系。1980年到2003年7月,NHK与中国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节目共131部,向中国提供的节目1561部。
NHK国际广播的电视节目,包括NHK WORLD TV,和NHK WORLD PREMIUM。前者是免费的,后者是需要签订协议并付费收看的。自然,前者的节目不如后者丰富。如果阁下到宾馆下榻的时候,收看的一般是NHK WORLD PREMIUM。
NHK WORLD PREMIUM,中国的广电总局称为“日本广播协会收费电道”,是经批准在中国合法落地的电道。不过这仅限于宾馆和一些有需要的单位或个人接收并收看,所以一般是看不到这个频道的。如果您到宾馆,看到有一个台标是NHK,那么一般就是这个频道了。
NHK为日本最具影响的公共传媒机构,是日本第一家根据《放送法》(《日本放送协会定款》第2条)而成立的大众传播机构。前身为“东京广播电台”(Radio Tokyo),成立于1926年,1931年开始发送短波频率(FM),1935年开始向海外传送广播节目,现在“东京广播电台”则成为非正式称谓。其业务与服务已涵盖电视和无线电广播,另外为海外的观众和听众同样提供电视、无线电广播以及NHK World Premium等服务,每天有华语(普通话)及其他多国语言的广播节目播出。2004年7月左右(海老泽胜二任内)其相继爆发众多丑闻,亦有收听收视费不付款造成大幅度的减收,组织改革和民营化的可能性也被议论。
1925年,日本第一个开始广播业务的社团法人东京放送局创立。社团法人名古屋电视台及社团法人大阪电视台的业务承袭1926年被设立了的社团法人日本放送协会的业务,而基于广播法的法人1950年设立。
NHK的本部位于东京都涩谷区神南二丁目2号1号。其它也在各道府县设立着有相当节目制造能力的电视台。也有作为访据点的分局或报道室(以前的通讯部),接收契约缔结和收听收视费的征收业务的营业所(营业中心)。担负在日本的广播领域的先驱者性的任务,NHK广播技术研究所作为技术中心向世界提供数位电视技术。由于高保真显像的开发需要长年累月,而MUSE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世界标准。
“NHK”的略称也被其它行业的日本发条株式会社使用着。另外,NHK作为综合电视和教育电视的略称,有使用“GTV”(General TeleVision),“ETV”(Educational TeleVision)。卫星广播第1广播BS1(biesuwan),第2广播BS2(biesutsu),高保真显像广播BShi(biesuhai)这几个简称。
另外,“日本放送协会”这个名称很少被使用。原因可能是由于有日本电视台和日本放送等名称相似的民营媒体。
1924年11月29日-社团法人东京放送局成立(第一代总裁:后藤新平,理事长:岩原谦三)。
1925年1月10日-社团法人名古屋电视台成立。
1925年2月28日-社团法人大阪电视台成立。
1925年3月1日-东京放送局,位于芝浦的东京高等工艺学校的临时设施开始中波广播的考试广播。
1925年3月22日-东京放送局,开始中波广播的临时广播。
1925年5月10日-大阪电视台在高丽桥三越支店屋顶的临时设施开始中波广播的考试广播。
1925年6月1日-大阪电视台,开始中波广播的临时广播。
1925年6月23日-名古屋电视台,开始中波广播的考试广播。
1925年7月12日-东京放送局,位于港区结缕草的爱宕山开始中波广播的本广播。
1925年7月15日-名古屋电视台,开始中波广播的本广播。
1926年8月6日-社团法人日本放送协会的成立大会召开(第一代会长:岩原谦三)。
1926年8月20日-社团法人东京放送局、大阪电视台、名古屋电视台解散,日本放送协会承继设施和工作人员。
1926年12月1日-大阪中央局,开始中波广播的本广播。
1926年12月15日-用“圣上病情”“临时新闻”时间延长大正天皇的病情广播。从16日开始中止文艺表演节目,24日夜晚以后普通讲演节目也中止。
1926年12月25日-速报(东京2:54,大阪?名古屋3:00)大正天皇驾崩。中止“时报”“新闻”“天气预报”以外的广播。
1927年8月13日-开始转播从甲子园棒球场全国中等学校优胜棒球大会(大阪,体育实况转播的开端)。
1928年1月12日-开始进行国技馆大相扑春季赛会的实况转播(相扑广播的开始)。
1928年11月10日-转播广播昭和天皇即位仪式。
1930年6月1日-放送技术研究所成立,开始电视放送技术的研究。
1931年4月6日-东京中央局,开始第二广播(中波)。
1933年6月26日-大阪?名古屋两中央局,开始第二广播(中波)。
1935年6月1日-对外广播开始(美国)。
1939年5月13日-东京广播会馆(麴町区内幸町,1938年12月20日落成)开始使用。
1939年5月13日-技术研究所电视实验局第一次发射电视电波。
1939年7月1日-全国广播和城市广播改名为第一广播和第二广播。
1941年1月29日-“日伊定期文化交换放送ニ关スル日本放送协会伊太利放送协会间协定”(日义广播协定)缔结。
1941年12月8日-广播太平洋战争开战的临时新闻。城市广播(第二广播),气象预报中止。
1941年12月9日-广播电波管制命令发布。
1943年11月12日- “广播纪念日”制定,为3月22日。
1945年8月15日-广播昭和天皇的“终战诏书”。
1945年9月4日-根据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的指令,停止对外广播的其中外语广播(9月10日,日语广播也停止)。
1945年9月23日-联合国军广播开始广播(1954年8月9日结束)
1946年1月19日-现在依然继续的长寿节目“NHKのど自慢”广播开始(当时名为“のど自慢素人音楽会”)。
1946年3月4日-日本放送协会“NHK”的名称开始被使用。
1946年10月5日-工会举行全面罢工,NHK改被国家管理(到10月25日)。
1950年5月2日-广播法(昭和25年法律第132号)公布。
1950年6月1日-广播法实施。按照同法,承袭了社团法人日本放送协会的一切的权利义务的日本放送协会成立。(社团法人日本放送协会解散。)
1951年1月3日-第1次“红白歌合战”广播(第4次从<1953年>12月31日开始)。
1952年12月-东京第1广播及使用了第2广播的中波立体声广播开始。(考试广播5~7日,20日最初的节目“星期六音乐会”在东京Local广播。从翌年2月28日开始变成全国广播。)
1953年2月1日- 模拟综合电视的本放送开始。
1953年12月-国际广播再开始 。
1957年12月24日- 无线电FM广播的实验广播开始。
1957年12月28日- 开始VHF带的彩色实验广播。(当时3ch)
1959年1月- 模拟信号教育电视的信号在东京塔开始发送。
1960年9月10日- 模拟电视广播的彩色本放送,教育两电视开始(东京,大阪)。作为纪念节目,彩色节目三弦曲“京都鹿孩子女儿道成寺院”从综合电视下午8点开始,共55分种。(此录像带被NHK档案保存)。
1961年4月3日-第一部晨间连续剧“女儿与我”开始放送。
1963年-位于涩谷区神南的广播中心建设工程开工。
1963年4月7日-第一部大河剧“花的一生”开始放送。
1963年12月16日- 全部的FM无线电广播局9局成为实用化考试广播,同时在东京的立体声广播开始放送(立体声广播作为实验局被批准)。
1964年10月1日-涩谷区神南的广播中心一部完成(最初作为广播中心东馆的完成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国际广播中心由于暂定被运用了之后,翌年真正地第1期运用开始)
1964年10月-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召开。这是世界第一个“电视奥林匹克运动会”,NHK与民间广播业者一起集结总力放送。摔交,体操,排球等8种比赛和开幕式被彩色放送。
1964年12月31日-红白歌合战成为彩色节目(资料带现不存)。
1965年-涩谷区神南的广播中心开始启用。
1965年-大相扑转播成为彩色放送的节目
1966-中波2波的立体声广播结束第1期运用。
1966年10月26日-综合电视19点的新闻成为彩色放送。由此,使用彩色胶卷的新闻访开始。
1968年-广播中心(涩谷区神南)西馆完成第2期运用。
1968年4月-无线电接收契约被电视普通(黑白)契约和彩色契约取代。以此为界,NHK的彩色节目大幅度增加。
1969年1月-大河剧成为彩色节目(“天与地”)。
1969年3月1日-超短波广播(无线电FM广播)开始广播。
1969年12月21日-电视声音多路广播的2国语言广播的实验广播开始(开始的节目是美国故事片“走运的我”)。
10年4月-NHK UHF电视实验局在东京和大阪开业。(频道均为14ch)。
10年8月9日- 电视声音多路广播的立体声语音实验广播开始(开始的节目“N响演奏会”)。
11年10月10日-综合电视的全国放送全面彩色化(最后变为彩色的是NHKのど自慢)。
12年5月15日-冲绳交接。继承冲绳广播协会业务的是NHK冲绳电视台。
12年6月25日-1945年3月23日以来中断的冲绳的中波综合广播(无线电第1广播)复播。同时中波教育广播(无线电第2广播)开播。
13年6月20日-NHK大厅完成。同时,红白歌合战从该年开始也变成(第24次~)来自NHK大厅的直接播送。
13年7月31日-新广播中心运用开始。
14年1月16日-受石油危机影响,一度休止部分放送。
14年3月24日-冲绳的放送开始,超短波广播(无线电FM广播)的全国广播开始完成。
14年9月9日-白天的放送休止被解除。
15年4月7日-UHF电视的考试放送结束。
17年10月-教育电视全面彩色化。
17年12月-全国的FM广播的地方广播立体声化工程完成。
18年10月1日-标准电视语音多重实用化考试广播。
19年12月24日-PCM方式的FM立体声线路在札幌,仙台,广岛,松山,福冈贯通。
1982年12月17日-标准电视语音多重本放送开始。
年4月-平日的综合电视放送结束时间变更为24:00。
年5月-卫星广播考试广播开始。
1985年4月-小型节目telemap广播开始。
1985年11月-标准电视文字多重广播开始。
1987年6月-卫星第1电视24小时放送开始。1989年6月以后卫星第2电视也亦然。
1988年4月- FM广播的结束时间从24:00延长到深夜1:00。
1988年- NHK晨间モーニングワイド开始。
1989年1月7日-受昭和天皇驾崩报道影响,晨间连续剧首次暂停放送。
1989年4月-无线电第1广播由3部分构成组成的“NHK无线电中心”广播开始。
1989年6月-卫星第1电视及卫星第2电视的本放送开始。
1990年4月-无线电第1广播的“无线电深夜航班”开始试播。
1990年10月-教育电视多声道放送开始(最初在关东,东海,近畿地方开始。1991年2月四国地方开始,同年3月21日全日本放送)。
1991年1月17日-中东发生海湾战争,以综合电视,无线电第1,卫星第1放送共同组成了战争特别报道。
1991年11月-卫星模拟高保真显像的考试放送开始。
1992年4月- 无线电第1广播的“无线电深夜航班”正规化的同时24小时广播开始(星期一深夜到上午1点广播)。
1993年4月- NHK新闻早安开始放送。
1994年11月-卫星アナログハイビジョン(Analog HiVision)电视实用化考试广播开始放送。
1995年1月17日-受阪神大地震报道影响,“晨间连续剧”放送再度暂停。
1995年3月-广播70周年纪念。
1995年4月- NHK的logo变更为今天的图案。
1995年4月-综合电视的放送时间延长(早晨5:00~深夜1:00)。
同年4月-无线电第1广播的星期一深夜(星期二黎明)的1:00~5:00广播休止。
1996年4月-周末的综合电视通宵放送开始。
19年4月-综合电视24小时放送开始。
1998年4月-FM广播的24小时广播开始。NHK世界台放送开始(每日放送18小时)。
1999年4月-教育电视开播40周年纪念。放送时间延长至深夜2:00。NHK世界台的每日的放送时间成为19小时。
2000年3月27日-NHK新闻7点成为字幕节目(同时字幕放送扩大)。
同年4月教育电视24小时放送.
4月综合电视和FM广播的星期日开始通宵放送。
2000年12月-BS数字放送开始。
2001年7月-女性国际战犯民众法庭问题。从VAWW-NET(“对战争和女性的暴力”网络)日本被起诉。“ETV2001 被问的战时用性暴力”,不当窜改了访了的内容(判决认可仅制作公司的责任,对NHK的请求不受理。VAWW-NET日本不服上诉,从2004年7月开始上诉审开始)。
2001年11月-大阪广播会馆迁移,NHK大阪大厅开设。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发生。综合电视,无线电第1广播,卫星第1放送进行战争特别报道。
2004年3月-开设“帐篷大家的广场”替换开放艺术家工作室“大家的广场互相接触大厅”。
2004年3月29日-综合电视“NHK新闻早安日本”的平日的放送开始时间变更,一日的开始时间提前到4:30。
2004年10月20~21日-放送平成年间破坏性最强的台风23号关联的灾害信息。
2004年10月23日-新泻县中越地震期间,用电视和无线电陆续地提供地震受害信息。
2004年11月6日19:30~7日20:00召开NHK历史上首次的慈善事业长时间节目“运动受灾者的声音?现在我们的事 (NHK24小时)”。从全国募集了中越震灾和台风受灾者的救援募捐和支援消息。同一天,也有对NHK的海老泽胜二会长(当时)的罢工也被预定,故意拿来到24小时节目这样的事实。
2005年9月20日-发表NHK重生。
2005年10月3日-综合电视的每日的起点开始时刻被提前到4:20。
2005年11月6日-发生NHK大津台记者在市内连续放火的。
2006年4月3日-由于收听收视费收入减少导致经费削减,教育电视和数字卫星高保真显像的24小时放送中止。
2006年7月5日-受2006年朝鲜核试验影响,“晨间连续剧”放送延期。
2006年7月31日-教育电视台进行为期1周的24小时放送试验。
[编辑本段]2. NHK日语听力下载
://nhk.ribenyu.net
很多朋友找不到NHK的听力下载地址,该页面就是每日提供最新的NHK听力,同步于日本广播协会。
该页面自06年发布以来,深受广大日语朋友喜欢。
[编辑本段]3.N.H.K.
即日本家里蹲协会NIHON HIKIKOMORI KYOKAI
与第一个NHK不同,第二个NHK是在动画欢迎加入NHK中的出现的词语,片中将N、H、K用“.”分开,以示与NHK(日本放送协会)的不同。
://.nhk.or.jp/是日本放送协会的官方网站
日本NHK电视台每年1部的大河剧(大型历史连续剧),以豪华的制作阵容和顶级明星的出演而备受瞩目。2005的大河剧是秀明主演的《义经》,2006年的大河剧是仲间由纪惠主演的《功名如辻》。
世界伟明 举例
1. 气象知识常识一年级
气象知识常识一年级 1.关于气象的小知识
一)看云测天谚语 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3、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4、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则日是晴天.5、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6、乌龙打坝,不阴就雨.7、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涨.8、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天上堡塔云,地下雷雨淋.9、西北黄云现,冰雹到眼前.10、鱼鳞天,不雨也风颠.11、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是雹11、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12、云交云,雨淋淋;云结亲,雨更凶.13、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14、云吃雾下,雾吃云晴.15、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16、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17、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18、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19、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二)观风测天谚语 1、四季东风下,只怕东风刮不大.2、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并断泉;秋起东风不相提,冬起东风雪半天.3、开门风,闭门雨.4、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5、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6、东风急,雨打壁,南风腰中硬,北风头上尖.7、旱刮东风不下雨,涝刮西风不会晴.8、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落空;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9、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10、南风不过三,过三不雨就阴天.11、东风湿,西风干,北风寒,南风暖.12、顶风上云,不雨就阴,急风行暴雨.13、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14、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15、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16、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17、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南风若过三,不下就阴天.18、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19、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20、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21、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22、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三)雷电声光测天谚语 1、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2、雷打天顶雨不大,雷打云边降大雨.3、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4、急雷快晴,闷雷难晴.5、雷声像拉磨,狂风夹冰雹.6、春雷十日阴,冬雷十日寒.7、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8、东南方向闪电晴,西北方向闪电雨.(四)观物象测天谚语 1、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2、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3、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4、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5、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6、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7、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8、蜜蜂花忙,短期有雨降.9、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10、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11、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12、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13、猫洗脸、青蛙叫雨必下.14、螳螂乱飞,有阵雨.15、蜘蛛结网,久雨必晴.16、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17、蛇过道,大雨到.18、知了鸣,天放晴.。
2.关于气象的小知识
1.降温
据统计,中国强冷空气最多的月份是在11月。北方大部分地区12月份的平均温度约在–5℃~–20℃之间,南方的强冷空气过后,有时也会出现霜冻。
2.大雪
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形成较大范围降雪或局地暴雪。降雪的益处很多,特别是有利于缓解冬旱,冻死农田病虫。但降雪路滑,化雪成冰,容易导致民航航班延误、公路交通事故和车道拥堵;个别地区的暴雪封山、封路还会对牧区草原人畜安全造成威胁。
3.冻雨
冻雨是从高空冷层降落的雪花,到中层有时融化成雨,到低空冷层,又成为温度虽低于0℃,但仍然是雨滴的过冷却水。过冷却水滴从空中下降,当它到达地面,碰到地面上的任何物体时,立刻发生冻结,就形成了冻雨。出现冻雨时,地面及物体上出现一层不平的冰壳,对交通、电力、通讯都会造成极大影响,还会造成果树损毁。
4.雾凇
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中国冬季雾凇日数多的地方有:黑龙江、吉林、新疆北部、陕西北部。雾凇是受到人们普遍欣赏的一种自然美景,但有时也会成为一种自然灾害,严重时会将电线、树木压断,影响交通、供电和通信等。
5.暴雨
暴雨形成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一般从宏观物理条件来说,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
大中小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和下垫面特别是地形的有利组合可产生较大的暴雨。引起中国大范围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切变线、低涡、槽、台风、东风波和热带辐合带等。此外,在干旱与半干旱的局部地区热力性雷阵雨也可造成短历时、小面积的特大暴雨。
扩展资料:
1.早晨有露水一般是晴天
为什么有露水时,一般是晴好的天气呢?这是因为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散热很快,田野上气温迅速下降,空气中含水汽的能力就减弱了,这样水汽就纷纷地凝附到草叶上、树叶上、石头上。而多云的夜间,地面上好像盖了一层大棉被,热量不易散发出去,气温不下降,蓄寒的水汽也就不容易凝结成露水了。
2.雨后经常会有彩虹
一场大阵雨后的空气中,天空就飘浮着许多小水珠。它们就像一个个悬浮在空中的三棱镜。太阳光通过它们时,先被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带,然后再反射回来。这时,如果有人站在太阳和雨滴形成的”雨幕”之间,就会看到一条色彩缤纷的彩虹。
3.冬天一般都会下雪
冬天来了,为什么会下雪呢?这是因为冬天温度低,地面的温度都在零度以下,而高空云层的温度就更低了。云中的水汽直接凝结成小冰晶、小雪花,当这些雪花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气流托不住它了,它就从云层里掉到地面上来,就是下雪了。如果有较强的上升气流,空气的温度比较高,就好像一只大手托着雪花似的,雪花在云层里长大的时间就会长一些,降下的雪花也就比较大。
4.先看到闪后听到雷
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快,很快就能到达地面,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慢,过一会儿才会传到大地上来。所以就会先听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了。实际上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出现的。
传到地面的时间相差这么多,是因为光每秒钟要传播3000000千米,而声音在空气中只能1秒钟传播0.34千米。声速只有光速的九十万分之一。
闪电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声大,有的声小。你可以根据声音传到地面的时间大致判断云层到地的高度。光到地面几乎用不了多少时间,可以认为是0,从看到闪电到听到雷声,间隔多少秒再乘以340米,就是闪电处到你的距离了。
雷声遇到云层或高大的建筑物后要产生反射,所以一个闪电光后雷声一般要持续一段时间才会消失。
3.关于气象的知识
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是一种发生在海洋中的现象,其显著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现异常的增温现象.由于热带海洋地区接收太阳辐射多,因此,海水温度相应较高.在热带太平洋海域,由于受赤道偏东信风牵引,赤道洋流从东太平洋流向西太平洋,使高温暖水不断在西太平洋堆积,成为全球海水温度最高的海域,其海水表面温度达29℃以上,相反,在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却较低,一般为23~24℃,由于海温场这种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使热带西太平洋呈现气流上升,气压偏低,热带东太平洋呈现气流下沉,气压较高.正常情况下,西太平洋上升运动强,降水丰沛,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大气为下沉运动,降水量极少.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由于赤道西太平洋海域的大量暖海水流向赤道东太平洋,致使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温度下降,大气上升运动减弱,降水也随之减少,造成那里严重干旱.而在赤道中、东太平洋,由于海温升高,上升运动加强,造成降水明显增多,暴雨成灾.厄尔尼诺现象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不稳定状态下的结果.据统计,每次较强的厄尔尼诺现象都会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异常,由此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9年是强厄尔尼诺年,其强大的影响力一直续待至1998年上半年,我国在98年遭遇的历史旱见的特大洪水,厄尔尼诺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之一.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给全球带来巨大的灾难,因此,这种现象已成为当今气象和海洋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感冒与天气在我国很多地方,感冒都被称为“着凉”,可见感冒与天气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感冒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冬春季节为多发期,因为流感容易寄生在低温、干燥的寒冷环境里.中医也认为,当气候突然变化、寒暖失常之时,风邪最易侵袭人体.临床实践也表明,每当发生一次“天气突变”,感冒的人数常常也就 随之突增.“天气突变”主要表现在气温、气压、降水、风、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上,一般都是由锋面天气系统带来的(锋面,即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交界面),尤其是冬春季,北方冷空气不时南下,锋面活动更为频繁,常常诱发感冒或出现其它病症.人患感冒的症状会因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即所谓的“四时感冒”:风寒感冒(冬季受风寒或春季降温所致)、风热感冒(春天温度高或秋冬天升温所致)、夹湿或夹暑感冒(夏季湿度大、温度高所致)、夹燥感冒(秋季空气干燥所致).其中前两种感冒症状是一般的头疼、发热、鼻塞流涕等,而第三种感冒则常伴有胸闷、骨节疼痛症状,夹燥感冒则一般伴有鼻燥咽干、咳嗽无痰或少痰、口渴舌红等症状.因此,“因天制宜”应成为预防感冒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熟悉本地天气和气候变化规律的前提下,注意收听和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当天气发生突变时,要及时更换衣被,注意保暖,以防受凉而诱发感冒;在天气突变后的一两天内,要尽可能地少去公共场所,以防被传染上感冒.。
4.适合一年级小学生了解的科普知识
适合一年级小学生了解的科普知识有用火安全小知识。
一、是液化石油气灶具不能放在卧室、办公室、阳台或仓库、礼堂等公共场所内,以防漏气失火。
二、是正确掌握开关的使用方法,要火等气,不要气等火,用毕切记关阀门、开关,阀门坏了要及时更换。不要让儿童使用灶具或随意玩弄开关。
三、是使用液化气时,要有人看管,不可远离,随时注意调节火头的大小,防止汤水外溢浇灭焰或被风吹灭火焰,引起跑气。
四、是液化气罐应直立,不能倒放,更不能用开水泡或火烤。
五.是如发现有气漏出,应立即取措施:打开门窗,用扇子煽,以便通风换气(但不能用电扇吹),然后查找漏气部位。
5.一年级要写我知道的天文知识怎么写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不管什么书,都能给人带来知识,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不看呢?我喜欢天文书,天上有无数的奥秘要去发现,于是人们建造火箭飞向天空,去各个星球探索。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由各种大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流星和一些星际系物质组成。
有8颗大行星围着太阳转,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至于冥王星,它现在被命为矮行星。
宇宙里不仅有这些星球,还有一些难以发现的,比如:黑洞、木星上的大红斑……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探索的也就更多,在这里我推荐大家看《美国国家地理》这本书,里面也有一些天文知识哦!最后再问大家两个问题:1、宇宙中测量长度的单位是什么?2、太阳系里“谁”跑得最快?如果不知道,那就快去看天文书吧。
6.求关于天气,天文,地理一共20条的小知识,希望少点,最好全部不高
亲这样的行么.1、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 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 2、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洲 最低的大洲欧洲 3、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最小的大洋北冰洋 4、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5、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 6、世界季风最显著的地区东亚 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 7、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国"之称.8、世界(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东南亚 9、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 最小的大洲大洋洲 10、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11、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人口最多的国家(1中国 2印度 3美国) 12、世界石油储量(出产、输出)最多地区中东地区 13、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多的大洲非洲(28‰),最少的大洲欧洲(3‰).14、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四大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大部;北美洲东部.15、世界人口最稀少的四大地区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16、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 17、最大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18、海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 19、最大的山系--喜马拉雅山山系(最高大)、科迪勒拉山系(最绵长); 20、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最大的海湾--孟加拉湾; 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属丹麦); 最大的差落瀑布--安赫尔瀑布(委内瑞拉); 最大的半岛-- *** 半岛; 陆地最低点--死海(地球的肚脐儿);。
7.生活气象小知识
(meteorology) 气象学是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 农业气象学气特征的学科,集中研究大气的天气情况和变化规律和对天气的预报。
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大气中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气象学的研究领域很广,研究方法的差异很大。气象学分成许多分支学科:大气物理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学、气候学等等。
随着生产的发展,气象学的应用日益广泛,又相继出现海洋气象学、航空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森林气象学、污染气象学等应用学科。现代科学技术在气象学领域的应用,又有新的分支学科出现,如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宇宙气象学等。
气象学是一门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及许多学科的应用科学。编辑本段研究的任务1、观测 和研究各种各样的大气现象,大气层与下垫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气象效应。
2、解释 系统地,科学地解释这些现象,作用和效应,阐明它们的发生和演变规律。3、分析 根据所认识的规律分析,诊断和预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天气。
气候,为国民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4、依据 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和模拟认为的天气过程、人为气候环境,为人工影响天气,气候提供科学依据。
编辑本段历史 第一位建立气象学的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 动力气象学的专书《气象汇论》中,他最先叙述和粗浅地解释了风、云、雨、雪、雷、雹等天气现象,而这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气象书籍。
直到18-19世纪,由于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以及气压、温度、湿度和风等测量仪器的陆续发明,使大气科学研究由单纯的描述进入了可以定量分析的阶段。1820年,德国人布德兰绘制了第一张地面天气图,开创了近代天气分析和预报方法。
1835年,法国人科利奥里提出风偏转的概念;而1857年荷兰人白贝罗提出风和气压的关系,他们的概念都成为大气动力学和天气分析的基础。 1920年前后,挪威的皮耶克尼斯父子提出了一套名为“极锋学说”的理论,来说明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变化情况。
这套理论在1920年代发表之后,至今已有70多年,但仍然是今日作天气预报的主要理论依据,亦为分析和预报未来1-2天的天气奠定了理论基础。1930年代,无线电探空仪的广泛使用,真正开始了三维空间的大气科学研究。
根据大量探资料绘制的高空天气图,发现了大气长波。1939年罗斯贝提出了长波动力学,他的理论亦对天气预报有莫大的贡献。
到了1950年代至60年代,电脑、天气雷达,卫星和遥感的技术的应用,使大气的各种现象,大至大气环流,小至雨滴的形成过程,都可依照物理学和化学的数学形式来表示,从而使大气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编辑本段发展的进程萌芽时期 萌芽时期主要指16世纪中叶以前这一漫长时期,这时期的特点是由于 军事气象学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进行一些零星的,局部的气象观测,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和经验,对某些天气现象做出一定的解释。
中国在这一时期,在此领域中有不少成就,而且是居于世界领先行列的。远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已有关于风、云、雨、雪、虹、霞、龙卷、雷暴等文字记载,还常卜问未来十天的天气(称为“卜旬”),并将实况记录下来以资验证。
春秋战国时代已能根据风、云、物候的观测记录,确定廿四节气,对指导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季节意义很大,并沿用到现代。秦汉时代还出现了《吕氏春秋》、《淮南子》和《礼记》等内容涉及物候的书籍,这些都是世界上最早关于物候的文献。
气象观测仪器也是中国的最早发明。在西汉时(公元前104年),已盛行伣、铜凤凰和相风铜鸟等三种风向器,到唐代又发展到在固定地方用相风鸟,在军队中用鸡毛编成的风向器测风。
欧洲到20世纪才有用候风鸟测风的记载。在西汉时还利用羽毛、木炭等物的吸湿特性来测量空气湿度。
宋代曾有僧赞宁(公元10世纪)利用土炭湿度计来预报晴雨。关于降水的记录亦以中国最早,据《后汉书》记载,在当时曾要求所辖各郡国,每年从立春到立秋这段时间内,向朝廷汇报雨泽情况,此后历代对各地雨情都很重视。
所以中国的雨量和水旱灾记录丰富,历史亦最悠久。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类迫切要求预知未来天气的变化,并在长期观测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
这些经验被用简短的韵语来表达,以便于记忆和运用,这就是天气谚语。中国天气谚语是极丰富的,除一部分封建迷信的内容外,大多是历代劳动人民看天经验的结晶。
唐代黄子发的“相雨书”,元末明初出现的娄元礼编的《田家五行》和明末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占候》都是总结群众预报天气经验的著作。 在国外,气象学的萌芽也很早,公元前4世纪希腊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所著《气象学》(Meteorolosis)一书(约在公元前350年)综合论述水、空气和地震等问题对大气现象也作了适当的解释。
现在气象学的外文名字就是从亚里斯多德的原书名演变而来的。 总之,在气象学萌芽时期,中国和希腊是露过锋芒的,这时从学科性质来讲,气象学与天文学是混在一起的,可以说具有天象学的性质。
发展初期 发展初期包括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这时由于欧。
我想最伟大的发明是文字,有了文字,人类的知识才可以传承下来,才有了知识的积累,一代一代才会变得更聪明,才可以进行跨越空间和时代的交流,一代一代才知道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什么样的,怎么去做。因为文字,你现在才可以提出问题,供大家来回答。
呵呵,最伟大的是文字,我是这么认为的。
也许不足100件吧~~~~~~~~~~不过我只能找这么多了!
1796年,种牛痘
天花是一种会留下疤痕和造成失明的疾病。在18世纪,这种病的传播达到巅峰,造成了6000万欧洲人的死亡。安特·爱德华·詹纳是一位来自英格兰乡间的普通医师,他于1796年5月14日从格洛斯特郡一名挤牛奶女工身上的小脓包里提取到感染牛痘的淋巴液,并把它注射到一名8岁男孩的身上。7周后,詹纳给这个男孩注射了天花疫苗。男孩的免疫系统经受住了天花的攻击,免疫学终于确立了。肝炎、白喉、小儿麻痹症、麻疹疫苗的接种使公共卫生状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1812年,罐头
第一批罐头食品出现于1812年,第一只罐头开瓶器出现在1885年。尽管刚开始的时候开罐头是件麻烦事,它还是成为厨房里长期保存食物的器皿,为死气沉沉的冬日餐桌送上了夏季的盛肴。传说拿破仑曾悬赏求贤,只要有谁能为军队提供可长期贮存的食物,就重重有赏。1795年,法国酿酒商尼古拉·阿贝尔用高温杀菌和密闭封存的方法将食物贮存在坛子中,而他并不晓得消毒的原理。到1809年,他的工厂开始为全法国的港口供应坛装食品。伦敦的唐金·豪尔和甘宝公司将他的方法应用于锡罐,这就是后来我们偏爱的食物储存方法。
1826年,照相
1826年,一扇窗户缓缓打开,它比以前任何一扇窗都开得更为宽敞,向人类展示了一种新的“看”的方式。这扇窗户坐落在勃艮第一所房子的阁楼上。正是从这个乡村小楼的有利位置,约瑟夫·尼塞福尔·尼厄普斯拍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照片———一个模糊的画面,上面有一座庭院和一个谷仓,两边分别是鸽舍和一个面包烘炉的烟囱。这位马上要与聪明的改进者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携起手来的尼厄普斯是固定影像的第一人。从这些毫不起眼的起点开始,摄像改变了我们对于世界的观察方法。最为重要的是,尼厄普斯的发明使我们能够在很远的地方或与人们熟悉的名人一起留下自己的身影,以便与朋友、陌生人以及后代共同分享。
1830年,蒸汽火车
1830年9月15日,100万英国人聚集在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之间,观看了世界上第一列完全以蒸汽为动力的火车的首发式。
那个时候也存在着其它的铁路线,但在途中都部分使用了马拉车的办法,并且没有一条线可以承受利物浦至曼彻斯特火车每小时30英里的高速度。那些先进的机器和铁轨是由乔治·斯蒂芬逊和他大学毕业的儿子罗伯特设计的。
尽管在首发式那天,有一名国会议员被撞死,这列利物浦至曼彻斯特的火车还是在世界上激起了一股铺铁路热。铁路使工业革命达到白热化,刺激了贸易。
1834年,冰箱
千万年来人类一直试图让他们自身和他们的食物保持清凉。早在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就把冰放在地窖里。但是一直要等到1834年,已经六十八岁高龄、来自马萨诸塞而客居伦敦的发明家雅各布·珀金斯申请到了压缩机的发明专利后,人们才知道如何制作人造冰块。珀金斯的机器与今天的家用电冰箱原理一样:蒸发一种压缩的流体———他用的是,我们后来用氨和氟里昂———以达到制冷的效果,接着再重新将其冷凝。
17年后第一批商用电冰箱在澳大利亚的一家酿酒厂里投入使用。19世纪末冰箱已得到广泛应用:装运牛排送到世界各地,在巴黎的餐馆里冰葡萄酒,甚至还用来造溜冰场。1902年,威利斯·凯瑞尔在布鲁克林的一家印刷厂里装上了世界上第一台空调器———它不仅能降温,还可以控制温度。不久他的机器就出现在各大商店与影剧院中。第一批家用冰箱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初。
1839年,橡胶
包括电器的外壳、网球、避孕套、橡皮擦,还有最最重要的轮胎———对我们的现代生活来说必不可少。它的原料是天然橡胶,一种原产于南美洲原始森林里的树胶,这种物质至少在哥伦布时代就有了,但是冬天它硬得像块石头,高温下又软得像堆烂泥。
一位并不以投资大胆而著称的康涅狄格人古德耶决定制造适应商业需求的橡胶。当他被债主们关在监狱里的时候,他开始用生橡胶与每一种能找到的物质混合,不管是榛子还是乳酪。1839年,他无意中将一滴橡胶与硫黄散落在燃烧的火炉里,从而发明了硫化制橡胶的方法,为日后汽车的出现及其给商业带来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1844年,电报
没有任何一项发明可以和电报一样使世界一下子变得这么小,因为电报可以以每秒一万六千英里的速度穿越陆地和海洋。所以1844年5月24日当塞缪尔·F?B?摩尔斯启用他的第一条电报线由华盛顿特区至巴尔的摩时,他拍了一条引自圣经上的感叹:“看上帝创造了什么呀”
电报刺激了跨国公司和洲际铁路的发展,也帮助改变了战争的速度和规模,大大繁荣了新闻业。1848年,六家报社组成了美联社的前身,并和电报来收集和发布报道。不久,世界各地的人们就能够看到当天发生在世界各个角落的重大了。
1851年,缝纫机
1830年,当法国裁缝巴台勒密·莱蒙尼埃为第一台缝纫机申请专利的时候,他的同行们觉得自己会因此变得过时;这种新机器每分钟可缝200针,而手工缝每分钟只能缝30针。1841年他们洗劫了蒂蒙尼埃在巴黎的商店。因此带领服装业自动化的荣誉落在了一个德裔美国移民的儿子头上,他就是以萨克·梅里特·辛格,他在1851年时改进了艾利亚斯·豪的早期设计。1856年,辛格又第一个提出分期付款的方法,使人们买得起缝纫机。
1854年,吹氧法
瑞典人从13世纪起就开始在坩锅里靠熔化铁来小规模地炼钢。但是,直到1864年,当英国发明家亨利·倍斯麦着手为拿破仑三世制造一种更坚固的大炮时,才有人找到制造足以承受炮弹爆炸或支撑起桥梁的高强度钢的方法。倍斯麦的方法就是用一股氧气烧去熔铁中多余的碳。从此人类迈进了钢铁时代。
很快,钢铁搭起了高楼,在空中勾勒出了建筑物的轮廓。它在河面上撑起了桥梁,在全世界铺上了铁轨,并使美国成为了汽车的王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厂钢的年产量达到了850万吨。
1854年,电梯
一个四十岁的事业不成功的机械师,留着整齐如划的小胡子,戴着高顶礼帽,站在一个平台上。那个平台由一根缠在驱动轴上的缆绳高高地吊着,悬在参加1854年纽约市博览会的观众们的上方。突然艾立沙·格拉弗斯·奥迪斯下令砍断缆绳。观众们屏住了呼吸。平台在落下几英尺后又停住了。奥迪斯脱下帽了欢呼道:“完全安全,先生们,完全安全”电梯就在这座城市里诞生了。
在此之前电梯就已经出现了。但奥迪斯设计了一种弹簧,把两个钢齿嵌到滑道的V型切口中以防缆绳受到断裂,这样他就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安全电梯。
1867年,
如果阿尔弗莱德·诺贝尔没在1867年发明,人们可能要花上几个世纪的时间来开凿那条通向洛杉矶的九十二英里长的水渠,而现在人们只花了七年。有了,堤坝、铁路和公路造起来了,巴拿马运河得以开凿,地球也被炸开,挖出了丰富的矿源。诺贝尔的发明是用一种作为吸收剂的沙子与相混合并做成棒状,这一发明使爆炸品可以安全地送到任何一处战场和建筑工地。一时间,人类可以重新规划其环境,然后再毁掉其先前亲手做下的事情。
1876年,电话
1876年3月10日,世界上第一次用电话传输的是一条简单的信息:“华生先生到这儿来我需你”但是亚历山大·格兰汉姆·贝尔的发明却永远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方式。贝尔在20年的时间里一直梦想着用电线来传递话音。当他努力尝试发明一种改良的电报时,他发现了这样的一个使电话成为可能的现象:被吸收到鼓状薄膜里的声音要先被转化为电磁波。
靠着技术助理托马斯·华生的帮助,贝尔找到一种方法,可以把那些电磁波发送到一个接收器,再把他们还原成声音。他所参与建立的公司后来成了“AT&T”,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
今天,世界上大约有7.5亿电话用户。计算机,包括1070万因特网用户分享着这个网络。写信进入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复苏阶段———但这一次是在电话互上,通过电子邮件进行的。
1876年,灯泡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1876年在曼乐公园造了一栋两层的四方楼,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家用来发明而不是生产的工厂。1879年,曼乐公园的研究小组试验了一种卡纸板做的细丝,经过炭化后,这种细丝可能连续几天发出光亮。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成功了,他发明了用途广泛的白炽灯泡。他的目标并不是要发明电灯———早在好几年前就已有人发明了电灯,他要发明一种持久、便宜的灯泡,以及从发电厂到插座等一整套电力系统,从而使电灯得到广泛应用。而在爱迪生之前,人们只能生活在刺眼、闪烁、短暂和危险的人造光中。
1895年,**
1889年,乔治·伊斯特曼发明了卷状胶片,托马斯·爱迪生曾用这种胶片和他研制的活动放映机来放**,但一次只能播放给一个人看。在法国,奥古斯特和路易·鲁米埃尔兄弟致力于使**可以面向一群人。1895年12月28日,他们播放了10部**。在《火车大劫案》的播放过程中,惊呆了的观众因片中的火车驶来而纷纷闪避。
制作**的技术到位后,**的制作手法开始迅速发展。爱迪生用一具木偶代替来模拟苏格兰女王玛丽的斩首,而科幻的创始人乔治·梅里耶则在1902年拍摄的《登月之行》中
1895年,X光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科学突破,X射线也被一位叫做威廉·伦琴的德国物理学家在他研究电的特性时偶然地发现了。1895年11月8日那天,他得到了这个意外的收获。他把一支一头带有电线的真空试管放进一个暗盒里,然后关掉了实验室的灯。
当他给试管通上电时,一种神奇的荧光开始发光了,他把自己的手伸到屏幕前,成了第一个看到自己骨头阴影的人。
两个月后伦琴公布了他的这一发现,立刻引起了轰动。杂志上刊登了有关X射线的诗歌,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商店贴满了防X射线的服装广告。几个月内,医生们开始用这一新技术查看伤员体内的裂骨和。后来,这一技术经过完善,减少了灼伤和脱发等副作用。到了20世纪70年代,X光摄影缩短了曝光时间,从而降低了致癌的危险性。随之而来的相关技术,从CAT扫描到MRI,都为探究事物的结构和进行人体研究打开了窗口。
1901年无线电
20世纪初期,几乎没有人能够想象一种电磁波可以在没有任何金属线或电缆作导体的情况下穿行任何有意义的距离。那么无线电信号怎么可能沿着地球的表面行进呢当然它可以沿着一直线射离地平线。但是古格里尔莫·马可尼认为,如果提供一些条件的话,无线电波是可以沿着地球表面行进的。1895年,在他的出生地意大利,他发射了一个无线电信号,穿行了1?5英里;6年后,即1901年12月12日,年仅27岁的马可尼创造了奇迹,他将无线电天线牢牢地系在高飞的风筝上,发射了一个摩尔斯电码“S”。它穿行了约2000英里,横跨了大西洋。这个信号从英国康沃尔郡的波尔德胡镇发出,在不到1秒钟的时间内就到达了接收地纽芬兰的圣约翰,马可尼听到了三声微弱的滴答声。这是通讯事业宣告诞生的声音,是电子时代到来的第一道冲击波。这个时代包括了无线电广播、电视和蜂窝式电话———因此这是一项将会打开我们想象力的发现。
1903年飞机
1903年12月17日,在太阳下山以前,奥维尔·莱特和威尔布·莱特已经能使他们用木头、电线和布料制成的飞机飞行59秒钟了。但却很少有报社愿意对这件事作出评论,因为人类飞上天空成为当代的代达罗斯和伊卡洛斯的念头,被大多数头脑清醒的人认为是荒诞可笑的。可是一旦成功了,这项事业的发展就是极为迅猛的。事实上,仅仅在15年后,所有现代飞机的各种部件即使没有全都制造出来,那么至少关于它们的想法已经诞生了。
1907年塑料
在得知塑料的发明之后,全世界最开心的莫过于大象了。几百年来,从小刀的把手到台球,一切都以象牙为标准原料。19世纪80年代,象牙供应的逐步减少与台球运动的兴起就曾引发了一场危机。美国最大的台球生产商费兰与考兰德公司迫不及待地悬赏价值1万美元的黄金———这是一笔很可观的奖赏———招募任何能够提供代替象牙的合成品的“发明天才”。
一直到1907年,利奥·贝克兰,一位曾因发明了用于拍摄快速运动照片的相纸而获丰厚利润的比利时籍发明家,无意中发明了苯酚和甲醛的化合物。这种首创的纯合成塑料———酚醛塑料,具有防热、防电和防腐蚀的功能。它不仅使台球游戏获益,塑料的一大好处在于其用途的多面性,从电话机到马桶,从烟灰缸到飞机零件,一切东西都用得上塑料。到1968年,年轻的毕业生若要在一个有前途而又会成功的行业里找一份工作,就一定要听从一个词———塑料。
1928年青霉素
人们称青霉素是本世纪最有贡献的药品,它的发明者是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1928年,这位发明家在一次细菌培养实验中偶然地发现有一种后来被称为青霉素的霉菌正吞噬他在培养皿中培养的细菌。根据弗莱明研究的成果,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者们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找到了提炼这种霉菌的办法,并投入医学治疗试验。1943年,为了医治在二战中负伤的战士,盟军开始将青霉素投入工业生产。在半个多世纪中,青霉素救活了无数人的生命,并促使人们开始重视抗生素家族的研究开发。
1923年电视机
电视机的发明者是英国的电子工程师约翰·贝尔德,1923年他为自己发明的能产生8线图像的装置申请了专利。1930年底卖出了第一台电视机。1932年,英国广播公司播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规范的电视节目。从此,人类开始步入了电视时代。今天,人们利用卫星等途径,将电视信号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1942年核武器
原子时代开始于1942年。为了打败轴心国法西斯,美国最高当局决定启动旨在研制原子武器的“曼哈顿工程”。年底,作为“曼哈顿工程”的一部分,第一个核反应堆在芝加哥大学一个体育设施下面建成并开始运行。1945年的7月16日,一团蘑菇云从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原子能研究中心腾空而起,世界上第一颗爆炸成功。是年的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将两颗取名为“胖子”和“小男孩”的投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日本天皇随后宣布无条件投降,似乎为赢得二战的胜利立了大功,但是人类从此便生活在可怕的原子武器的阴影中。
1943年计算机
计算机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基础,但它是因战争而诞生的。1943年,为破译德国的密码,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设计了第一台名为“巨人”电动机械式计算机,虽然这仅仅是一台用于解码的想计算机,但却开创了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先河,从此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1947年,晶体管计算机问世;1959年,集成电路计算机诞生;10年,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产生;从80年代开始,新一代微型计算机异军突起。在此基础上,人类迎来了网络新时代。
1953DNA
1953年2月28日,英国著名遗传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宣布他“发现了生命的秘密”。克里克和他美国的同行詹姆斯·沃森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生命科学的研究,终于从细胞核中发现了决定生命遗传的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分子结构,破译了人类、植物和动物的遗传密码。这个发现初步揭示了生命的秘密,推进对各种疾病的研究和医治,也促进了人类对改善食物结构的研究。在下世纪的前20年,人类就可能通过用基因治疗的办法消除遗传缺陷,进而攻克癌症、心脏病、血友病、糖尿病以及其它致命的机能失调症。人类对DNA分子结构的研究成果,无疑是对人类研究生命、治疗疾病具有极大的作用,但是也使人们面临着因此而造成的道德危机,比如克隆技术的发展,就给人类自己出了个难题。
1954年,避孕药:
1954年,美国医师格雷戈里·平卡斯发明了避孕药,它是由两种抑制女性排卵的激素组成的混合物。避孕药之所以被列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原因就在于它把妇女从被动的生育中解放出来从此妇女们可以自主地控制生育,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要小孩,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何时怀孕。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禁锢妇女性自由的枷锁,使她们有权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工作,最终扩大妇女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1957年人造卫星
1957年10月4日,苏联为了纪念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航天时代的开始。1961年4月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飞船进入太空,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1969年7月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乘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卫星可以传输电视、广播节目信号,还可以为航空、海航、天气预报、科技信息等提供服务,从而把地球大大地“缩小”了。为了进一步探索宇宙的奥秘,人类在太阳系的主要行星上投放了许多探针,并且一个建立国际太空站的宏伟也在酝酿之中。
1967器官移植
1967年,南非外科医师克里斯蒂安.巴纳德成功地进行了首次心脏移植手术。此后,随着医药和医疗器械越来越先进,医学家们逐渐解决了移植器官感染等难题,成功地进行了手肢、肝脏、皮肤、视网膜甚至睾丸的移植手术。医学界认为,器官移植的下一个前沿技术就是脑细胞移植,来根治诸如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氏症等医学顽症。下世纪,医学家们将致力于攻克异种器官移植难题,将其它动物的器官移植到人体中。
18:
英国姑娘路易斯.布朗是世界上第一个,现在21岁。当年,她的母亲的卵子和她父亲的精子在试管中交配成功,孕育了她。此后,体外孕技术不断发展完善,年,胚胎冷冻技术试验成功;1990年,胚胎移植技术试验成功。的培育成功,给了那些不育夫妇很大的希望,但是这也引起了人们对一个道德问题的忧虑,比如说,一个妇女在50多岁甚至60岁时通过体外孕技术生一个孩子,有可能在孩子还未成年时,老人就会去世,那么谁来抚养这个孤儿呢?(本文部分资料摘自《人类1000年,上海三联)